商品評價 :
分享 :
本商品適用活動
    • 折價券
    • 【已額滿】0614-0618-單筆$3000享11%OPENPOINT回饋
    • 折價券
    • 0614-0618-不限金額折11%

💕現貨💕《信誼基金出版社》適度教養:多元與雙贏的教養對策【愛寶童衣舖】

商品編號:P1517503128809 原始貨號:9789861617060
【適度教養:多元與雙贏的教養對策】
$ 224
$ 320
預計出貨天數3
選項
  • 適度教養:多元與雙贏的教養對策 適度教養:多元與雙贏的教養對策
數量
  •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 線上刷卡 / 刷卡分期
  • 運送方式:
    常溫7-ELEVEN店到店取貨付款 / 常溫7-ELEVEN店到店取貨不付款 / 宅配

商品特色

商品描述
習以為常的教養方式需要改變嗎?
適度或不適度差別在哪裡?
瞭解與改變自己的教養做法,你可以有不同的選擇!
適度教養以七個向度和多元案例讓你體會:這樣愛孩子,剛剛好!


教養書籍千百種,要能夠有研究基礎,融入學理,轉化成一套系統的行動卻不容易。本書作者林惠雅老師專研親職教育與兒童發展數十年,她根據學理,把多年的教學心得與對社會變遷的觀察,提出「適度教養」的七個向度,釐清容易混淆的教養概念,並提供許多具體的案例建議,讓父母更清楚對照,找出自己的盲點。通過生活中大小事件,相信爸媽將越來越能掌握怎麼實踐「適度教養」,而且跟孩子的關係也會越來越親近。


目錄




內容試閱









作者介紹
林惠雅
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博士。
曾任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教授、東吳大學心理學系教授,現已退休。目前擔任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碩士學位學程兼任教授。
專長為父母教養、親子關係、兒童與青少年發展,經營「惠雅老師的教養小叮嚀」社團,充滿好奇心嘗試很多新的學習體驗。


作者序
適度教養是另一選擇——瞭解與改變自己的教養做法
文/林惠雅


為什麼會寫這本書?
會寫這本書是許多原因在天時、地利、人和的情況下交織而成。

原因之一:社會變遷下,父母教養的疑惑和需求
在社會變遷之後,我觀察到至少有三個現象也許反映現代父母教養的疑惑和需求。
第一個現象是,許多父母非常的忙碌,他們的時間分秒必爭,但他們也很有心想要好好的教養他們的孩子,因此,他們需要有效地學習適合且有效能的教養做法。
第二個現象是,少子女化之後,一些父母相當關注孩子的教養,由於關注,父母或許會疑惑:我會不會愛太多?還是愛太少?怎麼愛才是適合的愛?我忙碌的時候,可不可以給孩子玩平板?會有什麼影響呢?父母要怎麼做,對孩子的發展才是有利的呢?
第三個現象是,有些父母身處在過去跟現代社會的交接之間,他們的父母打孩子、罵孩子是稀鬆平常的事,而且從來不稱讚他們,在這樣的環境中長大,他們或許想問:過去的做法若是不適合,那麼,適合的教養做法,又該怎麼做呢?例如,我是否也可以打罵孩子呢?如果不打罵,又該如何處理孩子犯錯的行為呢?打罵孩子有什麼影響呢?
基於以上有關父母教養的疑惑和需求,本人認為需要有適度的教養做法來回應父母的需求和疑惑。

原因之二:機構合作促使教養行為架構的建構和驗證
近期,我和一個機構合作編製提供父母檢視自己教養行為的問卷。這份問卷編製完成後會上網,讓父母填答,並依據結果予以解釋,讓父母瞭解自己的教養特色。
在編製問卷前,我從觀察到的家長教養樣貌、坊間常見教養名稱、父母教養學理、以及社會變遷的教養特色加以整理整合為教養向度,依此擬定父母適度與不適度教養行為的架構,再依據這個架構,編製問卷及施測,並加以檢視其和親子關係的相關,結果發現,適度教養做法和良好親子關係有顯著相關。基於這個發現,個人認為能夠以此架構,並整合一些個人認同的教養模式學理,進一步發展適度教養做法。

原因之三:父母教養理念和做法的整理
教了多年的親職教育,個人認同親職教育的一些模式的理念和做法,並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加以實踐。在退休之後,個人認為應該把自己認同和實踐過的父母教養模式的理念和做法做一整理,作為自己教學的呼應。

原因之四:幼兒是教養的開端和基礎
適度教養可應用在不同年齡層的孩子,本書主要以育有幼兒的父母為主。原因是,幼兒階段是教養的開始,在此一階段,父母若可以建立良好教養做法以及良好親子互動模式的基礎,不僅有利於孩子發展、促進親子關係,父母也可減輕親職壓力,而有較多的正向感受。

內容簡介及本書適合誰看?
本書涵蓋四大部分,包括適度教養是什麼、適度與不適度教養的特色與做法及其可能的影響、適度教養的應用。這些內容是為下列三種父母而寫的:
1. 生活非常忙碌、又想學習怎麼做好的父母。
2. 有著「會不會愛太少?會不會控制太多?」等疑惑的父母。
3. 曾經歷過去社會的教養洗禮,卻又在變遷社會中茫然的父母。
期望每位父母都能透過選擇「適度教養」做法,付出時間和心力,和孩子建立既親近又雙贏的互動。

致謝
我的家人

謝謝孩子帶給我在教養路途上學習和成長的機會,雖然過程並不容易,也有失敗,且一再嘗試。然而由於這樣的經驗,現在所談的教養,大都是自己確信的信念和實踐過的做法。一位曾參與我的演講聽眾曾這樣說:「在聽演講的過程中,藉由內容和例子,讓我瞭解原來學者專家跟我們一樣,也會有孩子的狀況,而教養是需要花費時間心力的,但不要心急,其實專家學者也花了時間心力來處理,使我們減少焦慮。」
謝謝先生的共同參與和支持,雖也曾有教養議題的分歧,然而藉由彼此的努力,使得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大部分時候仍能維持我們共有的信念和做法。
謝謝爸爸媽媽的耐心對待,年少疾病,青春叛逆,是個難養育的孩子,您們一路走來,煞費心力,卻保有適度教養的原則,雖然形式上稍有不同。但也因為您們,讓我相信,即使難養育的孩子仍然有成長的機會。

我的學生
謝謝許多學生在課程中的投入、發問與討論,讓我不斷檢驗自己對學理的理解和自己所站的立場。更謝謝你們的包容,讓教書生涯雖有挑戰,卻深深感受被接納,如同被接納的孩子一般。退休之後,更承蒙學生的提攜,讓我有機會參與各種相關領域的實務工作,更拓展自己的視野與學習,心懷感激。

謝謝少數朋友
朋友不多,好朋友更少,謝謝你們的理解和接納。對你們而言,要接納一個常常有話要說,卻說得很白目的人,的確是件為難的事,你們卻承擔相挺,感激在心。
其中,尤其謝謝擔任編輯的朋友,義務性地閱讀我書寫的內容,不時給我一針見血的建議,使這本書脫胎換骨,從類似教科書的艱澀難懂,變成尚可閱讀的簡明扼要。人生雖有顛簸,但總有貴人扶持,銘記在心。


各界推薦
減低教養的焦慮,從掌握適度教養開始
從小孩呱呱墜地開始,父母內心總是充滿很多焦慮,深怕自己一不小心做錯了什麼,造成不可磨滅的遺憾。愛太多,怕寵壞小孩;愛太少,怕小孩沒有安全感;管太多,怕小孩反感,損及親子關係;管太少,怕小孩行為有所偏差。到底要當虎爸虎媽,用嚴厲的教育方式才能培育子女成材? 還是要當象爸象媽,給予子女呵護與鼓勵,才能讓子女發揮自己的潛能? 在教養這條路上,到底怎麼做才是合適的呢? 在琳瑯滿目的教養書籍中,本書正可提供父母一個不一樣的答案。
—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教授 蕭英玲

若你是因為對於適度教養有興趣,建議在閱讀完第一章的定義後可以直接翻到第四章的應用的重點和範例,套入自己日常所遭遇的困境,也許就能察覺另一個全新的教養做法。若你是因為想要藉由此書開始調整自己的教養風格,可以著重於第三章,看見不適度教養所會帶來的影響有哪些?透過檢視和自省,作概念性的修正和調整。至於第二章真的是惠雅老師的畢生所學,可以說是陪伴孩子長大過程當中,在不同階段都能反覆品嘗。畢竟,關於教養,你會發現它是個人身心、學習態度、家庭經營、乃至於人生方向的基礎。
—臨床心理師 侯仁智


詳細資料
作者/林惠雅
適讀年齡/成人
出版時間/2023/01
出版社/信誼
產品條碼/9789861617060
裝訂/平裝
印刷方式/套色印刷
語言/繁體中文,無注音
頁數/278頁
規格尺寸/15 x2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