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目錄
◎第一章 重新詮釋幸福
▶略爾說之 ▶概觀 ▶不滿的根源 ▶文化的神話盾牌 ▶改造經驗 ▶邁向自由之路
四十多年前,身上沒有多少錢的契克森米哈伊為了打發時間,去聽了場關於幽浮飛碟與人類經驗心理的免費演講,講者是他當時仍不識得的榮格,這場演講促發了他理解並進入心理學領域。而後,他研究起了人們進入一種有別於日常活動的精神狀態,即是後來影響許多跨界學科的「心流」。本章由初探最優體驗與心流開始,按照理論架構述說心流的基本條件,並以讓更多的日常生活時刻進入「心流」、提升我們的生活品質為目的,展開讀閱本書的這趟心靈之旅。
◎第二章 解析意識
▶意識的極限 ▶精神能量 ▶進入自我 ▶意識失序:精神熵 ▶意識秩序:心流 ▶自我的複雜性與成長
掌控意識便可影響人生品質,能夠掌握自我意識的人也比較快樂。意識就像是個演算中心,將外來與內在的資訊提供給個體,讓個體進行評估做出反應。本章由認識意識的運作方式開始,進而理解如何引導它們的方向。另一方面,注意力是進入意識的重要管道,支配注意力的方式常可以決定生活的樣貌與內涵,塑造出截然不同的現實狀態。而經常用來描述個人性格的形容,像是內向、積極、偏執等,其實講的就是一個人建構注意力的模式,我們也要認識注意力如何篩選進入意識的資訊,理解這個改善經驗品質最重要的工具。
◎第三章 樂趣與生活品質
▶享樂與樂趣 ▶樂趣的元素 ▶自成目標的經驗
改善生活品質有兩個策略,一是改變外在環境,另一個是改變我們體驗外在環境的方式。享樂或許是讓生活美好的最簡單手段,然而與真正的滿足和價值有著不小的差距,想要掌控經驗品質,得要學習如何在日復一日的生活中製造樂趣。本章深入探討每一個樂趣的元素,好明白這些活動何以讓人如此嚮往,有了這樣的理解,可以更懂得控制自己的意識,進而讓日常生活中即使再枯燥不過的時刻,都可成為自我成長的契機。而在討論明確的目標與回饋的同時,也將一一耙梳心流中暫時消失的存在感、時間感等等特別現象。
◎第四章 心流的條件
▶心流活動 ▶心流與文化 ▶自得其樂的性格 ▶擅長感受心流的人
心流是怎麼發生的呢?有時是運氣好,內在與外在條件剛好配合上了,然而研究也發現,利用具有結構的活動或是倚賴個人的能力也能誘導心流發生。如果我們的目的是了解心流體驗如何形成,進而改善生活品質,那麼就來探討哪些活動特別可以帶來最優體驗,以及什麼樣的人格特質會讓心流更容易發生。首先由提供樂趣的活動(即廣義的「遊戲」)開始解析,經由分類來理解心流活動的性質;接著也由文化、環境差異的角度來探討心流活動,全面性地論述觸發心流的條件。
◎第五章 身體的心流
▶更高、更快、更強 ▶動感的樂趣 ▶性愛中的心流 ▶掌控的最高境界:瑜伽與武術 ▶經由感官獲得心流:視覺樂趣 ▶音樂中的心流 ▶美味中的心流
現代人知道身體健康與體適能的重要性,卻少有人去開發身體提供樂趣的潛力;但是從來不探索身體提供心流經驗的能力,等於白白浪費了這個完美的生理設備。如果能好好發揮身體的功能,學會強化身體感官的秩序,就可以不受精神熵影響,恣意於意識的和諧感受裡;然而光是身體動作並無法帶來心流,心思也得跟著投入才行。本章將探討怎麼善用身體來提高體驗品質,包括運動、舞蹈、性愛技巧的培養等生理活動,以及東方文化中藉由訓練身體來控制心靈的各種方式,還會談到具有鑑別力的視覺、聽覺與味覺。改善生活品質最簡單的方式,就從學習控制身體與感官做起。
◎第六章 思想的心流
▶科學之母 ▶心靈遊戲的規則 ▶文字遊戲 ▶親近歷史 ▶科學中的喜悅 ▶愛上智慧 ▶業餘與專業 ▶終生學習的挑戰
生命的美好並不全由感官而來,有時候挑戰的是思考能力,帶出由內而發的美好體驗。就像生理機能各有潛能一樣,不同心理運作提供樂趣的方式也各不相同。硬要將心流活動劃分成生理的與心理的顯得牽強,任何生理活動要有樂趣,多少得有心理元素參與其中;反之亦然,大部分的心理活動也有賴生理層面的協助,從心理活動獲得樂趣的條件與生理活動是一樣的。要討論有助於建立心理秩序的條件,先得探討記憶的角色,接著看看語言文字如何製造心流體驗,最後再對歷史、科學與哲學這三個符號象徵體系進一步的挖掘,一旦了解它們的運作規則就可以掌握樂趣。只要願意,任何人都可以加入這些心理「遊戲」。
◎第七章 工作中的心流
▶自得其樂的工作者 ▶自成目標的工作 ▶工作與心流的悖論 ▶虛度的空閒時間
我們生命中有大半時間花在求生存上,對近代人而言就是「工作」了;一個人得花多少時間在工作上沒有什麼標準可言,然而如果在工作上、與他人的關係上都能擁有心流,那麼生命品質絕對能獲得提升。本章將探討工作如何引發心流,就從幾個研究案例開始解析。想要透過工作來提升生活品質,有兩個互補的策略,一方面要調整工作,讓它盡可能貼近心流活動的樣式;另一方面要調整個人,培養自得其樂的個性,學習尋找行動機會、重視自己的技能、設定可行的目標;這兩個策略單獨存在無法讓工作變得更有樂趣,一旦互相結合就可以締造意想不到的最優體驗。此外,還要探討究竟人們在工作過程還是在休閒時間比較容易體會心流?
◎第八章 獨處和與他人相處的樂趣
▶獨處和與他人相處間的衝突 ▶獨處的痛苦 ▶馴服孤獨 ▶心流與家庭 ▶來自友誼的樂趣 ▶更大的群體
生活的品質取決於兩個因素:工作體驗,以及我們與他人的關係。自我就是由與我們互動的人,以及我們成就工作的方式這兩種情境所定義的。接續前章的工作討論,就來探討與家人朋友的關係,檢視他們是否也是樂趣的來源吧!「陪伴」對體驗品質有很大的影響,與他人的互動則是決定幸福與否的關鍵因素。另一方面,一個人也必須學習獨處,否則難以完成需要注意力集中的事,我們必須學會不藉助任何外物,就可以控制意識的能力。
◎第九章 翻轉渾沌
▶改造悲劇 ▶適應壓力 ▶耗散結構的力量 ▶自得其樂的自我:總結
若是說知道如何控制意識的人,不管發生什麼都能保持愉快,也太過天真爛漫了;但是懂得尋找心流的人,即使在絕望中也能夠感受到樂趣。主觀體驗不是生活的一部分而已,它是生活的全部;物質條件是次要的,因為它們是透過體驗帶來間接影響的。健康、財富等物質上的優勢不一定會提升生命,但心流卻可以直接影響生活品質。然而,一個人除非學會掌控精神能量,否則這些優勢就無法揮作用。許多吃盡苦頭的人不僅撐過來了,甚至還能徹底享受生命;是什麼原因讓他們在難以想像的惡劣環境中,不但內心和諧,甚至在複雜性上有所成長呢?本章要討論的就是這個非常直接的問題。另外也將探究遭逢逆境時如何度過難關,以及能夠自得其樂的人怎麼樣在一片混沌中製造秩序。
◎第十章 創造意義
▶定義意義 ▶尋找終極目標 ▶尋求解決之道 ▶重獲內在和諧 ▶意義一致的人生主題
如果可以在工作與情感上都找到樂趣,也懂得把每個挑戰都視為培養新技能的契機,生活上獲得的獎賞就足已超過一般人的標準了;然而即使如此,還是無法確保可以擁有最優體驗。如果這些樂趣都是片段的,缺少一個有意義的管道將它們串連起來,在面對變幻莫測的混沌時,我們依舊是脆弱的。要是我們能做好意識控制的最後一個步驟,要達到最優體驗並非不可能,最後的這個步驟,就是將人生整合成一場心流體驗。我們將會提到如何結合所有經驗,打造一個有意義的模式,讓你以駕馭生命,並因而感受到它的意義。
此商品暫時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