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孔子為何周遊列國?因為沒有一個國君想用儒家治國,他只好到處教書遊說。
◎秦國用法家統一天下,漢高祖劉邦用道家蓄積國力,直到漢武帝登基,儒家才被注意。
◎儒學為何從沒人理,轉眼變治國工具?這得從董仲舒的「解釋」說起。
◎儒學就像作業系統,幾千年來更新過四次版本,孔子的儒學不等於現在的儒學。
作者馬大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國學特聘教授。
曾被推舉為最受歡迎的中文教授。
在本書中,他將儒家文明分為五個時期:
孔子奠基期、孟子成熟期、兩漢經學期、宋代理學期和明代心學期。
解析儒家思維是如何像電腦作業系統一樣,歷經四次的版本更新,
從原本的中庸之道、民為貴、君為輕的民主思想,
一步步變成君權神授,天人感應,
成為各朝代帝王穩固皇權的最佳推手。
就此儒學變成帝王學,開啟了千年以來人民為皇權奴隸的中央集權體制。
◎孔子的儒學,是教你如何當君子
《論語》中,仁字出現了104次,禮字出現74次,
孔子的重要理念「中庸之道」,更成為宋元以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
這個具有人道主義的思維,為何不被當時的統治者如春秋諸侯或秦國採納?
因為亂世中,做君子的好處太少,當小人能得到的利益比較多。
◎孟子是民主思想的啟蒙者,但被後代皇帝刪掉了
孟子思想的最大亮點就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套民主思維後來為何會消失?
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看到「君為輕」三個字,就把《孟子》一書狠狠摔地上,
刪節版《孟子》就此誕生,往後一百年,學生學到的孔孟儒學知識都是不完整的。
◎因為董仲舒的「特殊解釋」,從此百家遭罷黜,皇帝獨尊儒術
秦國用法家思想滅六國一統天下,漢高祖劉邦用道家治國,修生養息,
兩大皇權都對儒家思維沒興趣,直到漢武帝劉徹時期,
董仲舒為了拍皇帝馬屁,重新解釋,儒術從此轉化帝王術。
他口中的儒教,跟孔孟闡述的儒學,哪裡不一樣?差在造神。
◎宋元明清重新詮釋儒學,想當官者必讀四書
宋、元之後,孔子的《中庸》又重新被提起,
因為它教你用大學之道維持國家秩序。
儒學家朱熹更讓《四書集注》成為為官者的必讀聖書。
至於為什麼是宋朝與明朝,跳過了大唐盛世?
因為東漢黨錮之禍殺害許多知識分子,儒家文化走向低谷;
南北朝興盛佛教;至於唐朝則儒、釋、道並重。
直到韓愈寫的《原道》為儒家文明打下基礎,在宋代發揚光大。
打天下靠武力,龍椅要坐穩就靠統治,
儒家思想如何經過五階段改造,從民主思維變中央集權,
而且延續千年「至今」不墜。
本書特色
儒學為何從沒人理,轉眼變治國工具?這得從董仲舒的「解釋」說起。
孔子的儒學,如何經過五階段改造,從民主思維變中央集權。
名人推薦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高柏園
◎秦國用法家統一天下,漢高祖劉邦用道家蓄積國力,直到漢武帝登基,儒家才被注意。
◎儒學為何從沒人理,轉眼變治國工具?這得從董仲舒的「解釋」說起。
◎儒學就像作業系統,幾千年來更新過四次版本,孔子的儒學不等於現在的儒學。
作者馬大勇,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國學特聘教授。
曾被推舉為最受歡迎的中文教授。
在本書中,他將儒家文明分為五個時期:
孔子奠基期、孟子成熟期、兩漢經學期、宋代理學期和明代心學期。
解析儒家思維是如何像電腦作業系統一樣,歷經四次的版本更新,
從原本的中庸之道、民為貴、君為輕的民主思想,
一步步變成君權神授,天人感應,
成為各朝代帝王穩固皇權的最佳推手。
就此儒學變成帝王學,開啟了千年以來人民為皇權奴隸的中央集權體制。
◎孔子的儒學,是教你如何當君子
《論語》中,仁字出現了104次,禮字出現74次,
孔子的重要理念「中庸之道」,更成為宋元以後科舉考試的必讀書。
這個具有人道主義的思維,為何不被當時的統治者如春秋諸侯或秦國採納?
因為亂世中,做君子的好處太少,當小人能得到的利益比較多。
◎孟子是民主思想的啟蒙者,但被後代皇帝刪掉了
孟子思想的最大亮點就是「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這套民主思維後來為何會消失?
因為明太祖朱元璋看到「君為輕」三個字,就把《孟子》一書狠狠摔地上,
刪節版《孟子》就此誕生,往後一百年,學生學到的孔孟儒學知識都是不完整的。
◎因為董仲舒的「特殊解釋」,從此百家遭罷黜,皇帝獨尊儒術
秦國用法家思想滅六國一統天下,漢高祖劉邦用道家治國,修生養息,
兩大皇權都對儒家思維沒興趣,直到漢武帝劉徹時期,
董仲舒為了拍皇帝馬屁,重新解釋,儒術從此轉化帝王術。
他口中的儒教,跟孔孟闡述的儒學,哪裡不一樣?差在造神。
◎宋元明清重新詮釋儒學,想當官者必讀四書
宋、元之後,孔子的《中庸》又重新被提起,
因為它教你用大學之道維持國家秩序。
儒學家朱熹更讓《四書集注》成為為官者的必讀聖書。
至於為什麼是宋朝與明朝,跳過了大唐盛世?
因為東漢黨錮之禍殺害許多知識分子,儒家文化走向低谷;
南北朝興盛佛教;至於唐朝則儒、釋、道並重。
直到韓愈寫的《原道》為儒家文明打下基礎,在宋代發揚光大。
打天下靠武力,龍椅要坐穩就靠統治,
儒家思想如何經過五階段改造,從民主思維變中央集權,
而且延續千年「至今」不墜。
本書特色
儒學為何從沒人理,轉眼變治國工具?這得從董仲舒的「解釋」說起。
孔子的儒學,如何經過五階段改造,從民主思維變中央集權。
名人推薦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高柏園
作者介紹
作者簡介
馬大勇
1972年生,文學博士。現為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德勤全球服務有限公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國學特聘教授,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校國學特聘教授。吉林省國學研究會副會長,吉林大學青年文化書院國學研究中心主任。
2009年被評為吉林省十大名師之一,2010年被搜狐教育和評師網,聯手推為全國211高校中文專業最受歡迎十大教授之一。
出版《晚清民國詞史稿》、《二十世紀詩詞史論》等多部著作,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期刊發表論文百餘篇。
馬大勇
1972年生,文學博士。現為吉林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德勤全球服務有限公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國學特聘教授,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校國學特聘教授。吉林省國學研究會副會長,吉林大學青年文化書院國學研究中心主任。
2009年被評為吉林省十大名師之一,2010年被搜狐教育和評師網,聯手推為全國211高校中文專業最受歡迎十大教授之一。
出版《晚清民國詞史稿》、《二十世紀詩詞史論》等多部著作,在《文學評論》、《文學遺產》等期刊發表論文百餘篇。
目錄
推薦序 儒家文明,是「內聖外王」之道的生命實踐之學/高柏園
前言 儒家文化史的五個時期
第一章 孔子奠基期——仁、禮與中庸之道
01至聖先師孔子是怎麼崛起的
02關於孔子的學生們
03晚年的重要思想,儒道互補
04論語中,仁字出現了104次
05孔子的理想,復禮
06中庸之道有三,一般人很難辦到
07文人的基本性格,狂狷
0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09論語,最真實的言行紀錄
第二章 孟子的光大與成熟期——民主思想的啟蒙
10 仁政,孔子沒提過,孟子發揚光大
11民主思想的萌芽,民貴君輕
12性善說與浩然正氣
第三章 董仲舒的兩漢經學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3 朝廷像菜市場,怎麼治?
14 儒家思想徹底轉化成為帝王術
第四章 宋代理學期——濂、洛、關、閩四個學派
15為什麼是宋朝,不是唐朝?
16濂學、洛學、關學,三大學派
17朱熹的閩學,存天理、滅人欲
第五章 明代心學期——王陽明的天泉四訣
18孔、孟沒辦到的事,王陽明辦到了
19陽明心學的主要觀點,天泉四訣
20王學思想接力棒,何心隱和李贄
21晚明思想多前衛?看大明皇帝就知道
22 這個朝代的男女之情,擊破禮教的虛偽
第六章 五階段之外的清代儒學文化
結語 儒家文明現在還有價值嗎?
前言 儒家文化史的五個時期
第一章 孔子奠基期——仁、禮與中庸之道
01至聖先師孔子是怎麼崛起的
02關於孔子的學生們
03晚年的重要思想,儒道互補
04論語中,仁字出現了104次
05孔子的理想,復禮
06中庸之道有三,一般人很難辦到
07文人的基本性格,狂狷
08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09論語,最真實的言行紀錄
第二章 孟子的光大與成熟期——民主思想的啟蒙
10 仁政,孔子沒提過,孟子發揚光大
11民主思想的萌芽,民貴君輕
12性善說與浩然正氣
第三章 董仲舒的兩漢經學期——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13 朝廷像菜市場,怎麼治?
14 儒家思想徹底轉化成為帝王術
第四章 宋代理學期——濂、洛、關、閩四個學派
15為什麼是宋朝,不是唐朝?
16濂學、洛學、關學,三大學派
17朱熹的閩學,存天理、滅人欲
第五章 明代心學期——王陽明的天泉四訣
18孔、孟沒辦到的事,王陽明辦到了
19陽明心學的主要觀點,天泉四訣
20王學思想接力棒,何心隱和李贄
21晚明思想多前衛?看大明皇帝就知道
22 這個朝代的男女之情,擊破禮教的虛偽
第六章 五階段之外的清代儒學文化
結語 儒家文明現在還有價值嗎?
序
前言
儒家文化史的五個時期
本書是我在校內校外講過多年,並在喜馬拉雅App上線的〈不一樣的儒家文化史〉課程的音訊整理稿,是我的國學系列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什麼是國學呢?
簡單說,國學應該分成廣義和狹義。廣義國學,即「一國自有之學」,也就是中國特有、獨有、其他國家完全沒有或基本沒有的文明精華。在現代學科分類意義上,它應該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三大學科部類。狹義國學,是我們最常使用的「國學」概念,它要去除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只保留人文科學,也就是傳統的文、史、哲之學。
那麼應當以哪個學科作為最核心、最主要的支柱呢?這個問題目前學術界還有較多爭議,我只能說說個人看法。
儘管我是學文學的,但我還是堅持應當以哲學為核心,因為哲學的覆蓋面最廣,包容性最強,也最有利於我們解釋已經約定俗成的國學概念。以哲學為核心,以歷史學作為入門的鑰匙,以文學當作最重要的建築材料,它們共同搭建起我心目中的國學大廈。
以此為前提向下延伸,我們可以找到國學的三大哲學基礎,我把它們稱為國學的規定組合──那就是大家熟悉的儒、釋、道三大思想體系。三大基礎當中,儒家居首,它對中國的影響最為巨大深遠,至今我們每個人身上都不同程度、不同比例的流淌著儒家文化的血液。這些規定組合大家都一樣,如果說我講的有什麼不一樣,恐怕主要體現在「文化史」三個字上。
稱文化史,就意味著我講述的重點不在於哲學、思想的義理,而是把眼光投射在儒家哲學思想在當時和後世產生的具體影響,特別是它所引發的、人文思潮觀念的變動上。一言以蔽之,我更關心儒家文化背景下人性的流變。
所以,對孔子,我會從多個角度來觀察「陳蔡絕糧」,這個中國精神的關鍵時刻的儒道互補,我覺得這是中國文人最典型、最普遍的思想格局,所以花大篇幅講蘇軾以證明之;對中庸,更關注其引申出來的「狂狷」文化性格,透過柳永、唐寅、金聖歎、錢鍾書等個案予以深入剖析;對朱熹,更關注其多面形象及形成之謎;對陽明心學,更關注它引發的、波瀾壯闊的晚明人性解放思潮,所以會引入〈賣油郎獨占花魁〉、〈轉運漢遇巧洞庭紅〉、〈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等多篇小說。我希望給大家展現出的,是一部豐富多元、不一樣的儒家文化史,也是一部我自己眼中的人性流變史。
推薦序
儒家文明,是「內聖外王」之道的生命實踐之學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高柏園
儒、釋、道三教是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而此中又以儒家最具有普遍性與代表性,尤其在治國之道方面,表現最為傑出。例如《論語》、《孟子》、《中庸》、《大學》,雖然也有高明的形上學思想,但是更多的用心是對於現實人間的關懷,是所謂「內聖外王」之道的生命實踐之學。這也就足以說明,為什麼儒家文明會是最強大的治國工具了。
儒家文明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完全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而中國文化內容的豐富與多元,也就顯現出儒家文明的豐富與飽滿。除了知識分子所熟知的哲學、文學、美學之外,也涉及民間日常的生活與習俗,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要簡要、濃縮的述說,當然不是容易的事情。
本書就是以文化的角度切入,而以哲學、文學、歷史為軸線,展示儒家文明特殊的風采與內容。其中主要的人物,除了孔子、孟子、王陽明等聖人與哲學家之外,也包含了蘇軾、柳永、唐寅、金聖嘆及錢鍾書等文學家,而皇帝如武則天、朱元璋也在其列,這就可想見本書幅度之大與內容之豐富了。
一如本書的主題所言,儒家文明的確具有強大的治國能力,而且孔子當初也是以治國,所謂的「恢復周文」為其思想的起點。但是孔子的思想並不只是停留在治國的工具,而是更進一步提出了人生終極關懷的方向,這就是為什麼會與哲學、文學、歷史相結合。
事實上,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其實也就說明儒家思想原有的豐富性。換言之,儒家文明除了提供治國之道的現實關懷內容,如禮樂制度,同時也回應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的終極關懷方向,這就是所謂的仁道。
但是這樣深刻的內容,如果我們是以學術性的方式表達,可能會拒眾人於千里之外。因此,本書特別採取平易近人的幽默方式與趣味內容,深入淺出的說明儒家文明重要的貢獻與價值,同時也指出其中可能的限制與困難,進而能提供儒家文明在今日世界中可能有的發展方向。而這樣的內容,不僅提供了學術性的價值,也讓讀者能夠親切的感受儒家文明的智慧與風采,值得讀者細細品味。好書不敢藏私,特此歡喜推薦。
儒家文化史的五個時期
本書是我在校內校外講過多年,並在喜馬拉雅App上線的〈不一樣的儒家文化史〉課程的音訊整理稿,是我的國學系列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麼,什麼是國學呢?
簡單說,國學應該分成廣義和狹義。廣義國學,即「一國自有之學」,也就是中國特有、獨有、其他國家完全沒有或基本沒有的文明精華。在現代學科分類意義上,它應該包括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三大學科部類。狹義國學,是我們最常使用的「國學」概念,它要去除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只保留人文科學,也就是傳統的文、史、哲之學。
那麼應當以哪個學科作為最核心、最主要的支柱呢?這個問題目前學術界還有較多爭議,我只能說說個人看法。
儘管我是學文學的,但我還是堅持應當以哲學為核心,因為哲學的覆蓋面最廣,包容性最強,也最有利於我們解釋已經約定俗成的國學概念。以哲學為核心,以歷史學作為入門的鑰匙,以文學當作最重要的建築材料,它們共同搭建起我心目中的國學大廈。
以此為前提向下延伸,我們可以找到國學的三大哲學基礎,我把它們稱為國學的規定組合──那就是大家熟悉的儒、釋、道三大思想體系。三大基礎當中,儒家居首,它對中國的影響最為巨大深遠,至今我們每個人身上都不同程度、不同比例的流淌著儒家文化的血液。這些規定組合大家都一樣,如果說我講的有什麼不一樣,恐怕主要體現在「文化史」三個字上。
稱文化史,就意味著我講述的重點不在於哲學、思想的義理,而是把眼光投射在儒家哲學思想在當時和後世產生的具體影響,特別是它所引發的、人文思潮觀念的變動上。一言以蔽之,我更關心儒家文化背景下人性的流變。
所以,對孔子,我會從多個角度來觀察「陳蔡絕糧」,這個中國精神的關鍵時刻的儒道互補,我覺得這是中國文人最典型、最普遍的思想格局,所以花大篇幅講蘇軾以證明之;對中庸,更關注其引申出來的「狂狷」文化性格,透過柳永、唐寅、金聖歎、錢鍾書等個案予以深入剖析;對朱熹,更關注其多面形象及形成之謎;對陽明心學,更關注它引發的、波瀾壯闊的晚明人性解放思潮,所以會引入〈賣油郎獨占花魁〉、〈轉運漢遇巧洞庭紅〉、〈蔣興哥重會珍珠衫〉等多篇小說。我希望給大家展現出的,是一部豐富多元、不一樣的儒家文化史,也是一部我自己眼中的人性流變史。
推薦序
儒家文明,是「內聖外王」之道的生命實踐之學
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高柏園
儒、釋、道三教是中國文化的主要內容,而此中又以儒家最具有普遍性與代表性,尤其在治國之道方面,表現最為傑出。例如《論語》、《孟子》、《中庸》、《大學》,雖然也有高明的形上學思想,但是更多的用心是對於現實人間的關懷,是所謂「內聖外王」之道的生命實踐之學。這也就足以說明,為什麼儒家文明會是最強大的治國工具了。
儒家文明歷經幾千年的發展,完全與中國文化融為一體,而中國文化內容的豐富與多元,也就顯現出儒家文明的豐富與飽滿。除了知識分子所熟知的哲學、文學、美學之外,也涉及民間日常的生活與習俗,如此豐富的文化內涵,要簡要、濃縮的述說,當然不是容易的事情。
本書就是以文化的角度切入,而以哲學、文學、歷史為軸線,展示儒家文明特殊的風采與內容。其中主要的人物,除了孔子、孟子、王陽明等聖人與哲學家之外,也包含了蘇軾、柳永、唐寅、金聖嘆及錢鍾書等文學家,而皇帝如武則天、朱元璋也在其列,這就可想見本書幅度之大與內容之豐富了。
一如本書的主題所言,儒家文明的確具有強大的治國能力,而且孔子當初也是以治國,所謂的「恢復周文」為其思想的起點。但是孔子的思想並不只是停留在治國的工具,而是更進一步提出了人生終極關懷的方向,這就是為什麼會與哲學、文學、歷史相結合。
事實上,孔門四科「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其實也就說明儒家思想原有的豐富性。換言之,儒家文明除了提供治國之道的現實關懷內容,如禮樂制度,同時也回應了生命的意義與價值的終極關懷方向,這就是所謂的仁道。
但是這樣深刻的內容,如果我們是以學術性的方式表達,可能會拒眾人於千里之外。因此,本書特別採取平易近人的幽默方式與趣味內容,深入淺出的說明儒家文明重要的貢獻與價值,同時也指出其中可能的限制與困難,進而能提供儒家文明在今日世界中可能有的發展方向。而這樣的內容,不僅提供了學術性的價值,也讓讀者能夠親切的感受儒家文明的智慧與風采,值得讀者細細品味。好書不敢藏私,特此歡喜推薦。
此商品暫時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