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評價 :
分享 :
本商品適用活動
    • 折價券
    • 0627-0703-夏單節-$999折$100
    • 折價券
    • 0627-0703-夏單節-超取免運

【二手書籍】(近全新)《漫遊者》遺忘的慰藉:遺忘真的只是一種病,一種失去和空無嗎? ISBN:9789864892938

商品編號:P1891002091029 原始貨號:P1891002091029

【二手書籍】(近全新)《漫遊者》遺忘的慰藉:遺忘真的只是一種病,一種失去和空無嗎? ISBN:9789864892938

$ 240
預計出貨天數3
數量
  • 付款方式:
    超商取貨付款
  • 運送方式:
    常溫7-ELEVEN店到店取貨付款

商品特色

【 BOOK 步客二書 BOOK 】 

注 意 事 項 :

★ 考量包材成本,訂單金額滿百(不含運費)才會出貨
★ 賣場不會在依個人需求另外拍攝圖片
★ 書籍若有明顯瑕疵會拍攝圖片若有書寫會備註(若沒注意有畫記,敬請見諒)
★ 書籍書況大約檢測,外觀會擦拭,內頁無法每本每頁都確認是否有泛黃
★ 商品皆為實拍圖,如有色差敬請見諒,請以收到實品為主
★ 標明為二手書籍必定不可能書況如全新,難免有泛黃或髒汙等情況,可接受者再訂購
★ 書籍為自有或託售(賣場不收書),部份書籍若有書套則不拆隨貨寄出
★ 部份書籍都維持良好書況,包含未翻閱、少數翻閱久放等等
★ 購賣二手書籍請謹慎考量是否符合所需再訂購喔
★ 因超商材積重量限制,若一次訂購較多本時請先詢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簡 易 內 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出版日:2018/09/11

簡易內容 :

以《記憶的風景》獲多項荷蘭國家科學、文學大獎
+ 入圍英國Aventis科普圖書大獎決選
作者Douwe Draaisma最新力作

  我們總是開心地討論記憶,悲傷地訴說遺忘,
  總是相信遺忘是一種病,一種失去,一種空無,
  或是鎖上心理創傷的一扇門,
  但遺忘不僅如此,其真相也仍有如一團迷霧。

  關於遺忘,尚有許多祕密等著我們揭露:
  ˙為什麼當我們愈想忘記一件事,就愈難忘記?
  ˙為什麼有增強記憶的技術,卻沒有遺忘的技巧?
  ˙小說、電影裡經常上演創傷事件的記憶在被壓抑、遺忘多年後突然「蘇醒」的情節,

  這是真實可信的事,還是創作成分居多?
  ˙催眠或夢的分析這類技術,可以回復我們那些「被遺忘的記憶」?
  ˙我們生命中經歷過的一切,真的會永久儲存在大腦中、不可磨滅嗎?
  ˙「無意識的抄襲」是真的存在,還是只是幫剽竊開脫的說辭?
  ˙照片究竟是幫助我們留住記憶,抑或照片需要我們的記憶仍在,才算有意義的紀念?
  ˙為什麼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希望自己在生命結束後,被所愛之人遺忘?

  我們用五官去記憶自己所在的世界,
  但是從外在世界觸及我們的那一刻起,
  遺忘就開始接管。

  遺忘或不遺忘,全由我們無法掌控的記憶力決定,由不得我們自己。

  逝去的幸福、失去的摯愛……
  我們誰不曾渴望遺忘的解藥?

  經典電影《王牌冤家》(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2004)裡,男、女主角皆求助一家「忘情診所」的先進手術,以抹去那場讓彼此體無完膚的戀情,將對方從記憶中刪除,再也不用強迫自己去遺忘……但現實是,遺忘的技術,自始至終都只存在文學、電影的思想實驗中。

  關於遺忘,除了無能為力,我們該如何看待它?

  世人用各種漂亮的文字來頌讚「記憶」,「遺忘」總是被迫湊合著使用逆反的用詞。當我們忘了某件事物,那是「墨水已經褪色」,是有人按下了「刪除」鍵,或是資料已不存在硬碟中。遺忘永遠只是清除、刪去,或是消失。

  關於「遺忘」的語言,總是如此貧乏。對於記憶,我們可以形容它是「清晰的」或「模糊的」、「快樂的」或「痛苦的」,而你忘記的東西,是一個空缺、空無,不存在任何屬性或特質。

  但記憶是由遺忘主宰。

  遺忘如果不存在,非但不會提升我們的記憶,反倒會製造更多的混淆。遺忘並非感官記憶的缺陷,而是它們運作的必要部分。

  遺忘是演化下的一種求生機制,也是我們在受記憶折磨之時,卑微渴求卻不由我們自主的一份慰藉。人生就是,我們必須一邊前行,一邊遺忘。

  本書用說故事的手法,闡述幾世紀以來神經學家、精神病專家、心理學家與其他記憶科學家的實驗、研究與說法,讓我們看到:相對於記憶那些豐富精彩的故事,遺忘也具有各種日常與異常,承載無數意義和詮釋,勾勒出一幅前所未見的「遺忘的地圖」,並試著提供我們各種遺忘的成因與它們如何形成的答案——或是至今仍沒有科學性解答,卻以迷思的形式被世人普遍信以為真,例如創傷、壓抑與遺忘之間的關係,例如「凡經歷過必在大腦留下痕跡」的說法。

  作者兼具科學專業與人文素養,以融合淵博知識、敏銳洞察力與優美筆風的風格著稱。他一手拋出心理學史上至今對遺忘與記憶的各種研究結果,以及歷史事件、經典文獻,一手從容援引文學和電影創作、音樂人與哲學家的際遇,將佛洛伊德和他經典研究的案主、愛麗絲與矮胖子、披頭四、哲學家康德等召喚到我們眼前,使本書不只充滿知識、智慧和哲理,更達到超越一般心理學著作的縱深與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