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特色
德步西【鋼琴曲集7】練習曲集
德布西練習曲接近蕭邦的練習曲型態,不只是華麗技巧的樂曲,須以理解的方式,來更有效地彈奏,引發彈奏者演奏技巧的興趣,尋找樂曲本身的精緻音響效果。
全音樂譜出版社 商品編號:P657
原文書名:Claude Debussy Douze Études
編訂者:安川加壽子
總頁數:84
特徵:西洋古典
適用對象:高級 大師級
樂器:鋼琴
古典作曲家:Debussy, C. 德布西
時期與風格:浪漫樂派 20世紀印象樂派
【克勞德.阿西爾.德布西】 /安川加壽子
德步西(Claude Achille Debussy 1862.8.22~1918.3.25)不但是音樂史上的印象主義創始人,同時在鋼琴音樂方面,也開拓簇新的美的世界。他的許多傑作,都似乎把他的好友馬拉美、魏爾倫等崇高的詩魂與精緻結晶而成的韻律,以及馬奈、莫內、竇加(尤其是莫內)等印象派繪畫中所洋溢著的豐富色彩感和透明流動的爍閃,直接移植於鋼琴的音響中的。可見要詮釋的德步西的作品,除了從音樂本身之外,還得借助於具有微妙神韻的文學性想像力。
像這樣打開了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的藝術門扉的德步西,不斷追求新的技法和新的表現,所以他的鋼琴作品不論是手法或內容,都很富於啟示。他一生的作曲年代,大致上可以區分為下列三個時期:
第一期:1888年~1890年
第二期:1901年~1907年
第三期:1908年~1918年
深受馬思內等人影響的『華麗曲』(1888年)為始的第一期,雖然到『貝加摩調組曲』(1890年)都具有獨特的印象派色彩,可是還不能算做完全獨創。
在第二期,德步西跟一些聚集在馬拉美的客廳裡的文人、畫家們交友,同時受遙遠的俄羅斯五人組──尤其是穆梭斯基──以及遠東──尤其是爪哇──音樂的影響,雖然民族文化的本質彼此異趣,可是他一方面反映了對它們深刻的印象,同時,邁入他獨自的新世界。具體地說,是『裴列亞與梅麗珊』(1892~1902年)『牧神的午后前奏曲』(1892年)等傑作完成的那一時期開始,一方面在他的音樂裡具有與波德烈爾、馬拉美等人的詩的領域有直接關係的要素,一方面逕自開拓了獨特的新感覺世界。
『鋼琴曲』(1901年)『版畫』(1903年)『映像』(第一集1905年,第二集1907年)等即為這個時期的作品。在那些作品裡,已到處是憑鋼琴的音響來描寫光影的新式和弦與手法。
在第二期所探索的各種技法,可以說在第三期的『小孩子的天地』(1908年)『前奏曲集』(1910~1912年)上完成。
德步西就在他那簇新的音天地裡,悠然地歌唱、舞踊、暝想。在這裡,巧妙地組合各種技巧,自由地驅使,呈示了驚人的融恰與完美。
於是就這樣,他替二十世紀初葉的法國鋼琴音樂,立了一座紀念碑。晚年的德步西,甚至在自己的作品裡簽署「法國音樂家德步西」,我們從他的鋼琴作品裡也明白,這是多麼適合於他的名份呢!
【二、三言】 / C. Debussy
這個練習曲,並未特地註上指法。理由如果簡單地說,是這樣的:
每個人的手的構造都不一樣,所以強制使用固定的指法,是不合道理的。在近代的鋼琴技法中,我曾想,如果寫出幾種指法,或許就可以把問題解決,可是這麼做之後,會徒增混亂與困擾……。於是所謂的音樂,由於某種難以說明的現象,可能成為手指的數量不得不增加的、奇妙的手術的模樣。
曾是早熟的大鍵琴演奏者的莫札特,據說,當他無法把和絃中全部的音 彈出時,想出用鼻尖按絃的方法,但事實上,這麼做是解決不了問題的。而且這傳說,很可能只是過份狂熱的莫札特研究家,任意想像與杜撰出來的。
我們老前輩的大師們──我很想把他們稱為「我們」該尊敬的大鋼琴家──,很可能對他們同時代的人那麼優異的設計能力,給予很大的信賴,於是絕對不指示指法。因此,我如果懷疑近代大師們那傑出的設計才能,那麼一定顯得無比可笑。
結論可以說是這樣的。不指示指法的事,也可以說是一種傑出的訓練,同時也順從了認為「如果只是作曲者一人的指法,倒不如不指示較好」的反對意見。同時,此事又可以確認下面這句話:「自己的事,最好由自己處理」。請你探尋自己的指法吧!
【目錄】
練習曲集
Ⅰ. 為全部五指的
Ⅱ. 為三度的
Ⅲ. 為四度的
Ⅳ. 為六度的
Ⅴ. 為八度的
Ⅵ. 為八隻手指的
Ⅶ. 為半音階的
Ⅷ. 為裝飾音的
Ⅸ. 為反復音的
Ⅹ. 為對比音的
Ⅺ. 為琶音的
Ⅺ. 為和絃的
此商品暫時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