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特色
重量:1.45kg 頁數:560 裝訂:精裝 開數:26.5 x 21.2 cm 印刷:彩色
監修:林佳霓
譯者:謝宜瑾、張濬麒、蔡昀翰、何林佳、張元譯、胡立言
圖:253
表:76
簡介:
本書是為了符合臨床醫檢師、醫技科系學生及講師的需求而寫的教科書,結合了檢驗室檢測中的實用資訊,和檢測背後理論的簡要探討。全書規劃為四個部分,分別為免疫系統的性質、免疫學的基本程序、免疫疾病和傳染性疾病的血清學和分子診斷,內容包含了基本的免疫機制、免疫系統的最新資訊,以及免疫疾病的治療方法。每個章節的開頭都有學習成果、章節大綱及彙整的關鍵術語,以幫助學生組織學習架構,也有利於講師在課程上的準備。書中不僅加入了彩色圖片,也附上與現實事件相關的資訊,期望藉此引起讀者的興趣,來了解此領域的最新發展。
原書序:
本書的第四版是建立在前三版成功的基礎上,專門為 2 到 4 年級的臨床檢驗室學生量身撰寫。它結合了檢驗室檢測中實用的資訊,以及檢測背後理論的簡要探討。這本書也可以當作檢驗室人員和其他醫療專業人員,對於了解免疫學領域新發展的重要參考資料。
章節的安排建立於多年教授臨床檢驗室科學及免疫學的經驗,分為四個主要部分:I. 免疫系統的性質;II. 免疫學的基本程序;III. 免疫疾病;IV. 傳染性疾病的血清學和分子診斷。各個章節間是有關連的,可透過「相關知識」和「臨床相關」方框,把前面的內容與新的內容聯繫起來。這些可以幫助學生回憶前幾章的內容,並將理論與實際臨床診斷和檢測聯繫起來。章節中的資訊會和真實事件相關,以引起學生們的興趣,並展現免疫學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這個版本中還有一個新的部分,也就是章節末的「學習指引」,可以作為學生的學習工具。
本書的所有章節都已更新,包含了免疫系統的最新資訊,以及免疫疾病的最新治療方法,這個版本更強調基本的免疫機制。本書添加了三個新的章節:「先天性免疫」(第 3 章)、「適應性免疫」(第 4 章)和「免疫接種與疫苗」(第 25 章)。這些是為了回應審稿人和讀者的評論,及這些領域的最新資訊,關於自體免疫的章節(第 15 章),也已增加了一些日益重要的疾病。此外,「分子診斷技術」(第 12 章)和「腫瘤免疫」(第 17 章)也有增加篇幅,以幫助讀者了解該領域的最新發展。關於質量評估、監管問題和質量管理系統的資訊,也都已經添加到關於檢驗室安全的章節中。而最令人振奮的新變化,是加入了彩色插圖。這不僅增加了本書的視覺吸引力,並且有助於學生更好吸收與理解章節中討論的原理和技術。
本書介紹了臨床免疫學領域的實際應用,它將基本理論原理與臨床檢驗室常用的血清學技術結合。這些理論既全面又簡潔扼要,重點是能直接應用於臨床檢驗室。「學習成果」、「章節大綱」和「關鍵術語」使內容可讀性高且平易近人,每個章節都是一個完整的學習區段,包含理論原理、插圖、相關術語的定義,及有助於評估學習效果的「個案研究」和「複習題」。由於免疫學領域發展非常迅速,編寫本書最大的挑戰在於確保覆蓋了足夠的資訊與面向,但仍能保持在入門的程度。每一章都經過反覆修訂,以確保能包含到截至撰寫本文時的最新做法。希望本書能在這個振奮人心且充滿活力的領域,成功引起所有學生和檢驗室專業人士的興趣。
目錄:
第一部分 免疫系統的性質 1
1 免疫與免疫系統介紹 2
免疫力和免疫作用 3
先天性免疫與適應性免疫 4
先天性免疫系統的細胞 4
適應性免疫系統的細胞 7
免疫系統的器官 8
2 抗原的特性和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 16
影響免疫反應的因素 17
免疫原的特性 17
抗原表位 18
不完全/半抗原 19
佐劑 20
抗原與宿主的關係 21
主要組織相容性複合體 21
3 先天性免疫 31
外部防禦系統 32
內部防禦系統 33
4 適應性免疫 45
T細胞分化 46
B細胞分化的階段 50
T細胞在適應性免疫中扮演的角色 53
B細胞在適應性免疫中扮演的角色 54
淋巴球的檢驗室鑑定 58
5 抗體結構與功能 61
免疫球蛋白的四胜壖結構 62
輕鏈的本質 64
重鏈定序 64
樞紐區 64
抗體的三維結構 65
解釋抗體多樣性的理論 69
基因編碼免疫球蛋白 70
單株抗體 72
6 細胞激素 77
細胞激素的介紹 78
先天性免疫反應中的細胞激素 80
適應性免疫反應中的細胞激素 83
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反應中的細胞激素Th17 85
造血生長因子 85
細胞激素和抗細胞激素療法 86
細胞激素的臨床檢測 87
7 補體系統 91
補體系統的途徑 92
系統控制 97
補體受體及其生物學作用 100
補體活化的生物學表現形式 102
補體和疾病狀態 103
補體的缺陷 103
補體異常的檢驗室檢測 104
第二部分 免疫學的基本程序 111
8 安全與品質管理 112
檢驗室危害 113
品質管理 121
法規問題 126
品質管理系統 127
9 血清學試驗原理 132
血液樣本製備和測量 133
稀釋 134
10 沉澱和凝集反應 140
抗原-抗體結合 141
沈澱曲線 142
用光散射測量沈澱反應 143
被動免疫擴散技術 143
電泳技術 144
沈澱技術的比較 145
凝集反應的原理 145
凝集反應的類型 147
儀器 149
品質管理和品質保證 150
11 標記的免疫分析 155
有標記物的測試模式 156
異相與均相分析 157
放射免疫分析 157
酵素免疫分析 158
螢光免疫分析 161
化學冷光免疫分析 163
12 分子診斷技術 168
去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特徵 169
分子分析 175
DNA定序 185
13 流式細胞術和檢驗室自動化 193
細胞流式細胞術 194
免疫分析自動化 203
第三部分 免疫疾病 221
14 過敏反應 212
第一型過敏反應 213
第二型過敏反應 221
第三型過敏反應 225
第四型過敏反應 226
15 自體免疫 233
自體免疫疾病的病因學 234
系統性自體免疫疾病 237
器官特異性自體免疫疾病 250
16 移植免疫 263
組織相容性系統 264
同種異體識別 266
移植排斥 267
移植物抗宿主病 268
免疫抑制劑 268
臨床組織相容性檢測 269
17 腫瘤免疫 278
腫瘤生物學介紹 279
腫瘤抗原 280
臨床相關腫瘤標記 283
腫瘤的檢驗室偵測 290
免疫系統和腫瘤的互動 294
免疫編輯和腫瘤逃脫 296
免疫療法 297
18 免疫增生障礙 306
血液細胞惡性轉化 307
血液惡性腫瘤的分類 308
白血病 308
淋巴癌 310
漿細胞惡液質 312
檢驗室在評估免疫增生性疾病中的角色 315
19 免疫缺乏疾病 326
臨床上原發性免疫缺乏的影響 327
原發性免疫缺乏症的九個分類 329
免疫功能障礙的檢驗室評估 336
第四部分 傳染性疾病的血清學和分子診斷 345
20 細菌感染的血清學和分子檢測 346
人類-微生物關係 347
細菌的毒性因子 348
細菌感染時的免疫防禦和細菌躲避免疫機制 351
此商品暫時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