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的臉:一位外科醫師的生死現場》(二十七週年紀念版)
善終,只是一則神話
痛苦的延續生命?還是有尊嚴的面對死亡?
從臨終現場回顧生命的價值,將選擇權交回患者手中,自一九九三年出版後歷久不衰,醫療散文的經典名著
【我們終將迎來生命的最後一天,當期限將至,我們該如何離去?】
每個人都是哭著降生,也都希望能笑著離開人間,如果能完美的死去,「善終」一定是唯一的選擇,自然的衰老死去。然而事實是,死亡證明單上從來沒有「自然死亡」可供選填。
如果無法善終,又該如何想像身體衰敗邁向死亡的過程?血液循環停止、組織缺氧、腦部功能喪失、器官衰敗、維生中樞毀壞,都是必經的過程,且皆伴隨著飢餓、窒息與巨痛。耶魯大學醫師努蘭長期身處臨終現場,在書裡列舉了六種常見致命疾病,也都經歷了上述的死亡過程。
如果死亡是不可違抗的過程,臨床醫療是否該以擊敗死神做為唯一選項?努蘭認為,身為醫者除了治癒疾病、解釋病理外,更該思考「患者的最大利益」,不讓患者陷於虛幻的希望中。當人們看清死亡的臉,才能了解生命的意義。唯有誠實溝通病情,病人才有機會擁有尊嚴的死去可能。
本書於一九九三年出版,甫一上市此即榮獲美國文學界最高殊榮的國家書卷獎,並為探討醫療生死學的先驅與經典,書中首開先例倡導安樂死、安寧照護等議題,影響後人至深,二十年不墜。
《雖然想死,但卻成為醫生的我:徘徊在生死邊界的急診故事》
想自殺的人,可以成為醫生嗎?
送走一個又一個的生命之後,有憂鬱症的我,還能繼續救人嗎?
將深沉的憂鬱化為緊急救命的熱血,韓國媒體常客、知名醫師南宮仁的第一部急診室見聞,三十八篇在死亡現場奔走的告白
韓國三大網路書店教保文庫、Yes24、Naver,9分好評!
網路千篇書評、萬人討論、人氣爆棚!
「我曾經想過要去死,」學生時代即罹患憂鬱症的南宮仁在序裡坦言,求學時的筆記本內,寫的並不是課堂上艱難的醫學知識,而是無數篇有關自殺的具體計畫,以及數百篇隨筆創作。想死的念頭從未中斷,為了更接近死亡的國度、也為了探究想自殺者能否是合格的醫師,在實習結束後南宮仁毅然寫下志願科別:急診科,下定決心近距離對抗死亡。
急診室裡,什麼都有可能發生。幾小時前走出急診室的病人,幾小時後面蓋白布再次來到急診醫師面前;癌末將死之人拖著病體開車赴醫院,卻在途中撞死婦人,自己一身完好地被送至醫院;醫師費盡心思延續病人數天的生命,只為求得一線生機,但醫療過程卻同時洗去了病人被蓄意謀殺的證據;當急診醫師突遇需要葉克膜救命的病患,醫院卻沒有胸腔外科住院醫師施治,導致病人死亡;因家屬不忍放手,已簽署放棄急救的患者一而再地承受急救與多次死亡過程的痛苦……
在故事的背後、在生死交關的當下,急診醫師無法有道德判斷,只能找到出血點、止血、進行手術,面對家屬悲切的哀傷,醫師同感沉痛。這些比戲劇更荒誕的真實故事,也僅能在每日殘餘的休息空檔,一點一滴記錄下來。
南宮仁將自己的急診見聞發表在網路上後,引起龐大讀者迴響,本書出版後,更湧入上千篇讀者迴響,一年內再刷十五次。在本書裡,南宮仁寫下急診室的生死邊界故事與那些形形色色的人們,死亡的故事一如踏入醫院能感受的那般沉重穆肅,而關於生者的故事卻又荒謬好笑,讓人手不釋卷。
以憂鬱症與痛苦為起點的醫療文學,最後以對抗死亡的勇氣告終,南宮仁的故事無異於告訴我們:痛苦是因為比任何人都更加努力了解這個人間。在醫療文學逐漸退潮的今日,南宮仁的文字為我們重新帶來人間劇場的感動。
《看穿生死,好好告別:國際安寧醫療專家的30個臨終紀實》
很多人不怕死亡,恐懼的是對最後一段路的未知。
從30個真實故事看清死亡的樣貌,你就能活得更好、死得更好。
正因為每一天都在倒數計時,才讓每一天成為無比貴重的禮物。
我們都會死,但我們都害怕死亡,而每個人對死亡的恐懼各有不同。現代醫療讓我們變得更健康、更長壽,然而,死亡如今成為我們選擇避開的話題。
陪伴數千人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曼尼克斯醫師因此親身體會到,面對死亡的準備愈是充足,就愈能減少恐懼,也更加平靜。死亡帶給我們的最重要領悟,是活在當下,帶著感恩與寬恕回顧過去,並專注在真正重要的單純事物。
商品名:《死亡的臉》+《雖然想死,但卻成為醫生的我》+《看穿生死,好好告別》
作者:許爾文.努蘭、南宮仁、凱瑟琳.曼尼克斯
出版社:時報出版
ISBN:9789571378664、9789571380667、9786264192880
此商品暫時沒有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