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介紹
目錄
【推薦序二】從日本Ichiro到世界的朗神!──李淑芳
【推薦序三】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然後把它做到極致!──楊東遠
自序
楔子
1 達成夢想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Part 1 初櫻綻
2 紅色手套——三歲小孩的「工具」
3 三點半之男——父子間的男子漢約定
4 「天才」的定義——常人再努力也無法企及的境界
5 空港打擊中心——傳說中的第八號球道
6 非生即死——專注力與操控球棒的終極試煉
7 我的夢想——成為一流的職業棒球選手
8 沉默王牌——投打二刀流的豐山中學時代
9 中村豪——令宣之父子折服的訓練哲學
10 半夜三點洗衣服的地獄高校人生
11 一場車禍,戛然而止的投手夢
12 繼續力——終身修行野球的苦行僧
13 愛知之星——以「縣內預賽打擊率十成」為目標
14 二軍明星賽MVP!父親指示全壘打
15 就算一輩子待在二軍,但這就是我的打法
16 比鈴木一朗更堅持鐘擺打法的男人
17 冬季聯盟——來自夏威夷的曙光
Part 2 櫻滿開
18 對我來說,仰木彬就是我唯一的恩師
19 從休息區到打擊區的十三步決定成敗
20加油!神戶(がんばろうKOBE)
21全世界最強的五名棒球選手之一,真正的大物
22能為西雅圖打球,是我夢想的實現
23 The Throw——電影《星際大戰》才看得到的奇景
24 全盛時期,安打製造機的極限在哪裡?
Part 3 落櫻吹雪
25 最不想要的頭銜——代打王
26 見證傳奇!世界紀錄的含金量
27 西雅圖永遠是我的家
Part 4 與神同行
28 小久保裕紀——一句話開啟鍛鍊「人間力」的開關
29 松坂大輔——亦敵亦友,最獨特的存在
30 達比修有——用退場的身影,贏得賢拜的尊敬
31 前田健太的人生目標——三振イチロー
32 佩卓·馬丁尼茲——相知相惜的終身假想敵
33 荷西·費南德茲——在古巴,一朗就是神
34 耶律齊——聯盟打擊王與MVP的傳承
35 高登——イチローの愛弟子
Part 5 鐘擺打法
36 從一本足打法到鐘擺打法
37 鐘擺打法——獨特性與革命性的打擊機制
38 名留青史的打法,都是艱苦奮鬥的產物
39 視神經打法——找到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40 廣角打法——從反方向推打開始
41 靈光一閃!從高爾夫揮桿看到曙光
Part 6 朗神哲學
42 坪田信義——棒球員完美的手,是手套工匠的驕傲
43 岸本耕作——棒球手套是肢體的延伸
44 久保田五十一——想要正中球心就用細棒打擊
45 久保田五十一——隱藏在木棒顏色背後的祕密
46 這不只是打棒球的工具,更是我身體的一部分
47 世界之翼——隱藏在釘鞋鞋底的祕密
48 初動負荷理論與祕密健身房
49 亟欲保護的私生活與媒體應對之道(上)
50 亟欲保護的私生活與媒體應對之道(下)
51 水手51號的競爭與傳承
附錄
鈴木一朗:大事年表
鈴木一朗:紀錄獎項
鈴木一朗:美日職棒生涯數據一覽表
序
說來慚愧,只比鈴木一朗小一歲半的我,一直到40歲那年才成為他的粉絲。
就跟許多台灣棒球迷一樣,因為「二郭一莊一呂」,我開始看日本職棒;1995年渡海挑戰的「龍捲風」野茂英雄,則引領我進入大聯盟的世界。
我曾經是驕傲的讀賣巨人迷,最近十多年則是台灣的馬林魚應援團團長......其實我想說的是:在我的棒球世界裡,鈴木一朗是神一般的存在,卻始終沒有交集——直到2015年1月他加盟馬林魚為止。
透過摯愛的這群馬林魚年輕球星的視角,我重新認識鈴木一朗。在鈴木一朗身上最動人的不是那些冷冰冰的安打數字,而是他的「人間力」——亦即作為一個「人」的綜合能力,特別是為人處事的修養與智慧。
你曾經和我一樣,在電視機前面看著鈴木一朗的比賽而歡呼,知道他退休而紅了眼眶嗎?期待這本書能帶給你同樣的感動。
楔子
1 達成夢想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神之語錄
「達成夢想與目標的方法只有一個,就是累積微不足道的小事。」
--鈴木一朗
縱橫美日的職棒明星鈴木一朗說過許多極富哲理或撼動人心的名言,但要問我最喜歡的一句話,這就是我的答案。
為什麼?跟他生長在同一個時代的我們,若回想一朗從小到大的人生歷程,你會發現,這句話簡直貫穿了他的人生。
先從一朗的棒球成就開始說起吧!不管是「金氏世界紀錄」認證的世界職棒安打王、美日通算4,367支安打,還是2001年242支安打的大聯盟新人單季最多安打紀錄,2004年262支安打的大聯盟單季最多安打紀錄,或是2001~2010年連續10年單季200安,這些偉大的紀錄,都是從一支支安打日積月累而成的。
他的揮棒就像打網球一樣精準,可以隨心所欲地操控球飛越內野手頭頂,穿越防守空隙,即便打成內野滾地球也能靠腳程跑出內野安打。前西雅圖水手隊明星二壘手布恩(Bret Boone)說:「他把打擊變成一種藝術,我看過這小子單場五個打數狂打四支內野安打,他有各式各樣的上壘方式,而且他會隨對方投手的每一球來決定自己要用哪一招。」
不像一般打者從小被教育每一球都要全力揮擊,一朗的揮棒是可以「變速」的。他會趁比賽空檔跑到影片室研究自己的前一個打席,然後決定下一次揮棒要加速還是減速。名人堂球星、曾任一朗打擊教練的莫里特(Paul Molitor)盛讚:「我從沒看過任何人能像他這樣操控球棒!」「棒球比賽因為這男人而不一樣,他能看到比賽場上的防守空隙,然後引導球落在他想要的位置。」
說到操控球棒,2001年,一朗曾將本壘板前六英寸落地的反彈球打成中外野平飛安打。可別以為這是瞎貓碰上死耗子,時任水手隊總經理的吉利克(Pat Gillick)受訪時說:「喔!這我以前就看過了,他在日本會練習揮打反彈球,所以他打得到。當球棒在手,他就是魔術師。」
當一名打者連本壘板前挖地瓜的壞球都勤奮練打,你不難想像他對棒球場上任何一個微不足道的環節都已經預做最完善的準備。邁阿密馬林魚時期的隊友史坦頓(Giancarlo Stanton)說:「不論他被指派去做什麼,他總是準備就緒。先發也好,延長賽第12局雨中上場也好,他永遠處於準備好的狀態,這太不可思議了。」
日本武士道有「文武兩道如車之兩輪」一說,「文以佛學立心,武以技藝練體」。延續武士道精神,一朗在棒球場上的「心體技」,所謂的「技」涵蓋了「走攻守」,而「心」的重要性又遠高於「技」或「體」,亦即「精神論」勝於「技術論」。
「心」的範疇包含克服、平常心、品格、忍耐、精進,這是父親鈴木宣之從一朗祖父母身上學到的人生哲學,也是他諄諄教誨一朗的四個面向:努力、鬥志、耐心、調和。而在一朗成名之後,媒體才發現,這四大面向與日本古代武士的中心思想其實相當接近。
一朗對「心體技」另有一番解讀,20歲的他曾說「我把身體放在最前面」,這是一種「只要身體狀況良好,就能攻無不克」的自信。然而他如何將身體狀況維持到45歲退休,甚至還曾發下豪語要打到至少50歲?說來你可能不相信,但這是他的夫人弓子親眼目睹的事實,弓子說:「躺著睡覺的時候,他每隔一段時間就會翻身朝反方向睡,然後一直重複相同的動作。有一次我問他為什麼,他說:『因為老是將身體的重量壓在同一邊的手腕和肩膀上睡,會破壞身體的均衡,所以即使是睡覺也要小心。』」
就連睡覺這種最放鬆而無意識的狀態,都能養成翻身的習慣,一朗對身體的維護可見一斑。
為了配合職棒選手下午3點上班、晚上11點下班的晚場出賽時間,一朗長期維持凌晨3點就寢、上午11點起床的作息,使精氣神在比賽時達到最佳狀態。至於白天的訓練課表則規律地維持如下:
11:00 :起床。使用日本「天空之翼公司(World Wing Enterprise)」為他量身打造的專屬器材,在家自主訓練。
中午:吃完午餐,繼續訓練。
15:00:抵達球場,使用他放置在球場的專屬訓練器材,之後進入打擊籠(batting cage)練打。接著使用部分訓練器材後,上場進行打擊練習。
18:15:團隊打擊練習結束後,回到打擊籠繼續練打,再使用專屬訓練器材。
19:10:比賽開打。
賽後:回家吃晚餐,飯後視狀況適度進行夜間訓練,使用專屬訓練器材,最後以按摩作為一天的結束。
03:00:上床就寢。
這樣的作息時間甚至精密到以秒計算,因此日本媒體形容弓子夫人是丈夫的鬧鐘,不管是訓練、按摩洗澡,甚至吃飯,一朗一半以上的行程都由弓子精確地計算著。舉例來說,如果一朗希望到達球場的時間是下午2點25分,弓子就會把用餐時間設定在此之前半個小時,也就是1點55分;出發前一朗往往要吃上兩片吐司麵包,他請弓子精算烤麵包的時間分別是第1片2分30秒、第2片1分30秒;不僅烤麵包的火候和餘熱要精算,就連奶油也精準用微波爐加熱8秒,然後由一朗親手塗在烤好的吐司麵包上。
在團隊練習之後,一朗一回到休息室,便會食用妻子親手為他捏的兩個飯糰,及時補充體力,緩解疲勞。
每個一朗的前隊友都能說上一段關於他的故事。前馬林魚投手史崔利(Dan Straily)回憶某次到費城的客場之旅,一朗邀請他去壽司店共進晚餐。一開始史崔利很驚訝,因為一朗竟然和他相約「7點19分」在飯店大廳集合,後來他才知道一朗精確估算從飯店走到餐廳需要11分鐘,因此他向餐廳預訂7點30分,分秒不差。
在運動的領域中不容易有真正的創新與獨特性,許多你想得到的訓練方式,別人早想到了,即便是你的創意或發現,也很容易被其他人——例如隊友——模仿或學習。但什麼才是別人永遠無法抄襲也模仿不來的?
那就是持之以恒的規律。
棒球場上許多看似「獨一無二」的球星,其實都有前例,例如身材高瘦的側投三振高手賽爾(Chris Sale)神似「巨怪(Big Unit)」強森(Randy Johnson),普侯斯(Albert Pujols)在體型、打擊姿勢和守備位置上則像是名人堂球星巴格威爾(Jeff Bagwell)的翻版。
「獨一無二」這個名詞不能浮濫使用——除非是鈴木一朗。不管是從高爾夫揮桿動作幻化而來的「鐘擺打法」,精準到以秒計算的規律生活作息,乃至於無與倫比的安打數據,在在證明他是棒球史上「獨一無二」的存在。
而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正是成就鈴木一朗人生的重要環節。套一句張尤金在網路專欄的口頭禪:「你怎能不愛鈴木一朗?」
此商品暫時沒有評價